最近总感觉浑身没劲,脸色发黄?去药店抓药时老中医神秘兮兮地说:"试试白鸡炖汤吧,这可是药食同源的宝贝。"我当时就愣了,白鸡还能入药?这不就是菜市场十块钱一斤的普通鸡吗?
其实啊,咱们老祖宗早就把白鸡写进药典了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提到:"白雄鸡,味甘酸,无毒,主补虚温中,止血解毒。"别看现在满大街都是养殖场的速成鸡,但在三十年前,农村家家户户养的土白鸡,那可是产妇坐月子的必备补品。
藏在菜市场的"平价人参" 上周我去药材市场转悠,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卖滋补品的柜台里,人参灵芝堆成山,唯独角落里摆着几个真空包装的白鸡冻干粉,摊主看我盯着看,立马来了精神:"姑娘懂货啊,这是用散养土鸡做的提取物,补血气比阿胶便宜多了!"
老中医常说"药补不如食补",白鸡肉可是实打实的高蛋白低脂肪,每100克含20克蛋白质,比猪肉高一倍,关键是这些蛋白特别容易被人体吸收,记得去年邻居王婶手术后,医生就特意嘱咐她每天喝白鸡汤,说这白色肉汤最养人。
厨房里的中药方 别小看这只白鸡,不同部位都有讲究,老辈人传下来的法子:公鸡偏阳,母鸡偏阴,要是男人体虚怕冷,就用三年以上的老公鸡炖鹿茸;女人产后气血亏,得选当年下过蛋的母鸡配红枣。
我最拿手的是奶奶教的"白鸡当归汤",土鸡切块焯水,加当归15克、黄芪10克,慢火炖两小时,上个月闺蜜生理期肚子疼,喝了两次就说见效,这汤看着清淡,喝下去却有股暖流直冲丹田,比红糖水管用多了。
现代人的养生新吃法 现在年轻人流行"朋克养生",白鸡也玩出新花样,我关注的几个养生博主,有人把鸡胸肉撕成丝拌山药粉,说是"轻断食神器";还有人用鸡骨架熬高汤,冻成冰块存冰箱,下面条炒菜随时丢两块。
最绝的是同事小张,他媳妇怀孕时吐得厉害,老中医开了个偏方:取公鸡内金(就是鸡胗皮)炒至焦黄,研末冲水喝,开始我们都嫌恶心,结果人家真就靠这个止吐开胃,现在孩子都上幼儿园了。
吃白鸡的讲究可不少 虽说是药食同源,但吃法有门道,春天阳气升发,适合清炖;夏天湿气重,要加薏米冬瓜;秋冬进补,配上人参枸杞,特别注意,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,不然就像火上浇油。
有次看诊见个大哥,常年喝鸡汤补身体,结果查出高尿酸,老中医摇头说:"你当喝水呢?一周最多两次,还得撇掉浮油。"所以啊,再好的东西也得适量,成年人每天吃拳头大小的量就够了。
会挑才会补 市场上的白鸡五花八门,怎么选到好货?记住这三个窍门:看冠子要鲜红直立,摸鸡爪要干爽有弹性,闻味道不能有腥臭,最好找农户买现杀的,冷冻过的营养差远了。
我表舅在乡下养土鸡,他说真正的药鸡要养足365天,这种鸡炖汤时会浮起一层琥珀色的油花,肉质紧实不柴,上次他给我带的土鸡,光是煮汤飘出来的香气,就引得整栋楼邻居敲门讨食谱。
写到这里,砂锅里的鸡汤正咕嘟咕嘟冒着泡,想起小时候每到冬至,奶奶总会念叨:"一鸽胜九鸡,无鸽吃老母鸡。"现在看来,这白生生的药鸡,还真是咱们普通人能抓住的"养生稻草",不过话说回来,再神的药膳也架不住熬夜打游戏,各位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