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后台总有人留言问:"拉肚子好几天了,喝中药管用吗?"要回答这个问题,咱得先搞清楚拉肚子到底是怎么回事,作为跟着爷爷学了二十年中医的后人,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伙儿讲讲门道。
拉肚子不是小事,找准根源才关键 上个月邻居老张烧烤配冰啤搞坏了肚子,一天跑七八趟厕所,他媳妇抓了把艾叶煮水给他喝,结果越喝越拉,为啥?这就要说到中医最讲究的"辨证施治"了,老张舌苔黄腻、肛门灼热,明显是湿热积滞,这时候喝性温的艾叶水,反而像火上浇油。
中医把腹泻分成好几种类型:
- 寒湿型(比如吃冰西瓜着凉):大便清稀带泡沫,肚子咕噜响
- 湿热型(食物中毒常见):拉得臭烘烘,肛门烧灼感
- 脾虚型(老人小孩多见):稍微吃点凉的就反复拉
- 肾阳虚型(五更泻):天不亮就腹痛如厕
祖传药方别乱用,对症才能见效快 我外婆有本泛黄的《验方集》,里面治拉肚子的方子不下二十个,但就像钥匙开锁,得找对那把才行,举三个家里常备的方子:
①藿香正气散(适合贪凉饮冷) 材料:藿香10g、紫苏5g、生姜3片 做法:砂锅煮10分钟,当茶饮 注意:舌苔白腻时用,舌红少苔禁用
②参苓白术粥(针对脾虚久泻) 配方:山药30g、炒薏米20g、小米50g 煮法:文火慢熬至米开花,每天早晚喝 案例:楼下刘奶奶慢性腹泻三年,喝这个粥两个月改善
③葛根芩连汤(应对急性肠炎) 药材:葛根15g、黄芩9g、黄连6g 煎服:大火煮沸转小火15分钟,趁热喝 禁忌:孕妇和体虚者慎用
中西结合更有效,这些坑千万别踩 去年表弟旅游时水土不服,又吃止泻药又灌大蒜水,结果折腾进医院,这里必须提醒: × 黄连素和清热中药叠加用会伤胃 √ 蒙脱石散+口服补液盐才是安全组合 × 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√ 配合益生菌制剂效果更佳
特别要注意: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! • 24小时超过6次水样便 • 便血或黑便 • 持续发热超过38.5℃ • 明显脱水(口干、尿少、眼窝凹陷)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,记住这三个锦囊
- 夏季必备:佩兰、荷叶各5g泡茶
- 小儿护肚:丁香3g、吴茱萸2g研末敷脐
- 旅游应急:随身带保济丸(肠胃型感冒专用)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中药治拉肚子确实有效,但前提是要用对证,就像同样的咳嗽,风寒用杏仁,风热用桑叶,搞反了反而加重病情,建议大家收藏正规中医院的公众号,遇到问题先拍照记录舌象、大便形态,再咨询专业医师,毕竟身体是自己的,可不敢拿它当试验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