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没断过,隔壁工位小王咳得满脸通红,保温杯里泡着胖大海当茶喝;楼下张阿姨天天捧着罗汉果,说是要润嗓子......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药食同源智慧里,藏着不少对付痰多气喘的好帮手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"呼吸道清道夫"。
【橘红篇】 广东陈姨每年冬至前都会晒制新会橘红,她总说:"喉咙卡痰就像下水道堵了,橘红就是最好的疏通剂。"这片被腌制得薄如蝉翼的橘皮,切几片煮水能化解黄痰黏痰,记得要选表皮油室密布的正宗橘红,煮出来的汤水带着柑橘清香,比含喉糖管用多了。
【杏仁家族】 中药房的老周师傅最懂杏仁的门道:"甜杏仁润肺,苦杏仁降气,咳嗽痰多得像打嗝一样止不住时,两兄弟搭配着用。"他教了个土方法:把杏仁磨碎混着蜂蜜腌半天,每天早晚舀一勺,说是能把肺里的燥气慢慢化开,不过孕妇可得避开苦杏仁,它带着微量毒素呢。
【罗汉果的妙用】 在桂林旅游时学会的偏方——把罗汉果掰碎泡温水,看着褐色的茶汤渐渐渗出,喝下去从喉咙到胸口都暖暖的,本地人教我加颗冰糖,既能中和涩味,还能让化痰效果加倍,现在办公室常备着,同事感冒后期总来讨一杯"神仙果茶"。
【鱼腥草传奇】 第一次见新鲜鱼腥草是在贵州苗寨,当地人嚼着脆生生的根茎说能清肺热,后来查资料才知这味儿冲的野菜真是消炎高手,特别是那种黄绿色脓痰,用它煮水加点梨皮,喝两次就能感觉呼吸道清爽许多,不过初次尝试建议从干品开始,鲜货的味道确实需要适应。
【贝母家族档案】 川贝像迷你珍珠,最适合干咳无痰的深夜急救;浙贝个头大,对付黄稠痰液更有力道,我常用川贝炖雪梨给熬夜写稿的闺蜜送温暖,眼看着她从抱着垃圾桶咳嗽到能安稳睡整觉,记住贝母要敲碎煎煮,不然有效成分出不来。
【枇杷花的秘密】 去年在苏州东山发现个稀罕物——枇杷花茶,老茶农说这花儿晒干后治痰喘比果肉还灵,泡开的花朵像蜷缩的云朵,淡淡的薄荷香混着果木味,现在每当换季胸闷,我就会抓一把冲泡,看着玻璃杯里黄绿渐变的茶汤,仿佛把整个春天的清新都喝进肺里。
【桑白皮的智慧】 中药铺角落的桑白皮常被忽略,这可是蚕宝宝们的天然空调,老药师教我用它煮鲫鱼汤,说白色绒毛能吸附肺里的杂质,试过几次果然有效,特别是雾霾天回来喝一碗,感觉鼻腔喉咙都做了次大扫除。
【葶苈子的野性】 北方山区常见的黑褐小籽,却是逐水消肿的猛将,邻居王叔哮喘发作时,总会抓把葶苈子配黄芪熬汤,他说这像给肺部做疏浚工程,不过这厮性子烈,体虚的人要搭着红枣枸杞才稳妥。
【茯苓糕的启示】 别以为祛痰都是苦药汤,云南的茯苓糕就甜得治愈,把茯苓打粉掺在米浆里蒸制,早上切两片配热豆浆,健脾祛湿的效果藏在绵软清甜里,我奶奶吃了半个月,晨起不再咳出白痰团子了。
最后提醒各位看官,这些药材虽好可别当饭吃,痰多超过两周不好转,或者爬楼梯都喘得厉害,还是要去看医生,平时保养的话,选两三样交替泡水,配合早睡早起多拍背,这个冬天咱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