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转凉,我妈总念叨着要煮红糖姜茶,有次看她翻出块发白的"老姜",我赶紧拦住:"妈!这都干得裂开了,还能喝吗?"老太太瞪我一眼:"傻小子,这可是好东西!"没想到这番对话让我发现,身边十个人里有八个都用错干姜了,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厨房里的"养生高手"到底咋用才对。
【老祖宗留下的祛寒神器】 要说干姜最牛的功效,必须是驱寒暖胃,记得去年冬天邻居王叔总咳嗽,吃药打针都不见效,后来他媳妇每天切两片干姜煮水,加蜂蜜当茶喝,不出半个月就好了,中医说这是"温肺化饮",说白了就是能把肺里的寒气像融化冰疙瘩似的给消了。
我们小区开面馆的老张最有发言权,他家熬汤必放干姜,说是能去掉牛羊肉的腥膻味,有次我问他:"放这么多姜不怕上火?"老张神秘一笑:"鲜姜热性猛,但这晒干的姜片可不一样,就像陈年老酒,烈性被岁月磨平了,只剩温煦的劲儿。"
【厨房里的万能配角】 别看干姜貌不惊人,却是五脏庙的守护神,上个月我连着加班,胃疼得直冒冷汗,老婆翻出祖传的陶罐,里面存着三年的干姜片,泡了杯红枣姜茶,喝下去像有团小火苗顺着喉咙往下走,半小时后胃里就暖烘烘的,中医说这是"温中补阳",现在终于信了。
最绝的是治晕车,上次带老妈去旅游,她偷偷塞给我块干姜,上车前含在嘴里,果然全程没吐,回来查资料才知道,古时候这就是"止呕圣品",《本草纲目》里都有记载,不过要选那种表皮发皱、闻着辛辣的,发霉的千万别用。
【这些雷区千万别踩】 前几天同学聚会,发现大家炖鸡汤都爱放大块干姜,我当时就急眼了:"你们不怕半夜渴醒啊?"原来干姜虽好,但下午三点后最好别吃,有个同事不信邪,结果连续三天失眠,舌头还起了泡——这就是典型的"引火归元"过头了。
特别要提醒爱美的姑娘们,我表妹天天喝干姜红糖水,结果满脸爆痘,中医说她本身阴虚火旺,这种燥热体质碰上干姜就像浇了汽油,现在她改喝菊花枸杞茶,皮肤才慢慢恢复,所以舌红少苔、容易口干的人要绕道走。
最危险的是孕妇,楼下李婶怀孕时听偏方喝姜汤保胎,结果见红送医院,老中医告诉她,干姜活血力度比鲜姜强三倍,孕期碰不得,哺乳期妈妈也要谨慎,通过乳汁可能让孩子烦躁哭闹。
【聪明人这样吃姜】 在广东出差学到个妙招:炖肉时放两三片干姜,肉香能飘满整条街,当地大厨教我说,这叫"遇荤则配姜",既能去腥又能护肠胃,不过他们用的都是隔年陈姜,新姜反而容易上火。
体寒的朋友可以试试"三伏姜疗法",每年最热的时候,把干姜捣碎敷肚脐,用胶布固定,我同事坚持三年,以前痛经要卧床,现在照常上班,当然敏感肌肤要慎用,可以先试小块皮肤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干姜配红茶是绝配,英国研究发现,红茶中的茶黄素遇上干姜素,抗炎效果翻倍,我现在每天上午都会泡一杯,加点牛奶,比咖啡还提神。
说到底,干姜就像家里的老黄牛,不起眼但顶大用,不过再好的补品也讲究"中庸之道",每天不超过5克(大概就是三片薄姜),特殊时期该停就得停,要是拿不准自己体质,不妨先咨询中医师,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