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锅药汤里的君臣佐使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的同事们接连中招,有人咳嗽,有人发烧,还有人嚷着"脖子僵到像背铁板",我翻出抽屉里常备的葛根汤冲剂,边冲泡边想起中医老师傅说的那句话:"这碗汤药可比你手里的咖啡金贵多了!"
要说葛根汤的来历,得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说起,这位老爷子当年面对战乱饥寒交迫的百姓,开出这个方子专治"项背强几几"——翻译成白话就是脖子僵硬得像钢板,转头都费劲,谁能想到,这剂古方在空调房遍地、低头族扎堆的今天,反而成了都市人的"急救包"。
五味药材各显神通
别看葛根汤就五味药,却藏着中药配伍的大学问,君药葛根就像疏通管道的工人,专门松解肌肉紧绷;臣药麻黄带着温热劲儿发汗驱寒,好比给身体开暖气;佐药桂枝负责打通经络,像是给血液循环按加速键;使药白芍安抚躁动的肝气,堪比情绪稳定剂;甘草这个"和事佬"最妙,把四味药的烈性调和得刚刚好。
去年深秋我亲测过这方子的威力,连着熬夜赶方案,第二天整个后脖梗像压了块砖,转头都咔咔响,抓了三副葛根汤药材煮上,喝完第一碗就感觉后背微微发热,三碗下肚后突然打了个喷嚏,居然打出好多清鼻涕,最神奇的是原本像石板压着的脖子,不过半天就松快了,当晚睡得格外沉。
现代人的三大救星功效
在三甲医院推拿科蹲了半天,发现半数病人都在喝葛根汤,现在的人多是"空调病"加"手机脖",正好撞在葛根汤的枪口上,那些久坐办公室的"僵尸坐族",后颈肌肉硬得像石头,喝两天汤药就能明显感觉到"铁皮脖子"变软。
这方子还是风寒感冒的克星,记得去年流感季,邻居家小孩烧到39度,西药退烧反复折腾三天,后来搭配葛根汤加减方,当天就退烧,关键是退烧后不再反复,中医说它能"解肌透表",就是把淤积在体表的寒气彻底赶出去。
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止痛效果,有个健身教练朋友,练完硬拉第二天腰酸到直不起来,喝葛根汤加生姜敷贴,半天就能缓过来,现在他随身带着葛根粉,训练后马上冲饮,说是比什么蛋白粉都管用。
这些症状最适合喝
如果你是下面这些情况,葛根汤基本能立竿见影:
- 早起刷牙突然脖子抽筋
- 空调房里待久了肩膀凝住
- 淋雨后头重脚轻还怕冷
- 落枕时脑袋歪着像歪脖鹅
- 感冒初起流清涕打喷嚏
但要注意,这方子只适合风寒型症状,如果是吹完空调喝冰啤导致的湿热型感冒,或者喉咙肿痛的风热感冒,喝了反而会火上浇油,最好找中医师摸脉确认,别自己瞎琢磨。
厨房里的养生智慧
现在药店有现成的葛根汤颗粒,但懂行的人都知道,自己配药才够地道,选药材大有门道:葛根要湖北产的粉葛,断面看得到菊花纹的最好;麻黄得挑蜜炙过的,既能发汗又不燥烈;桂枝要带紫红色油润的,闻着有股辛香。
煮药也有讲究,冷水浸泡半小时,大火煮沸转小火咕嘟20分钟,第一次煎的药汁最浓,倒出来再添水煎第二遍,两煎混合分三次喝,喝完药千万别碰生冷,最好盖被捂出汗,那叫"覆取微似汗",是张仲景的原话。
千年古方的新玩法
现在年轻人发明了各种花式用法:上班族装保温杯里当茶饮,健身党兑蛋白粉防肌肉酸痛,宝妈们稀释后给孩子擦身退烧,但最绝的要数某互联网公司,员工福利发葛根汤泡脚包——原来这方子还能祛湿气治脚凉!
不过再好的方子也不能贪杯,有次我连续喝一周想治慢性腰痛,结果晚上失眠还心慌,老中医说这是麻黄过量了,让我停两天喝点小米粥养胃气,所以说中药讲究"中病即止",见效就收手才是正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