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喘不上气的朋友特别多,前天邻居王婶拎着CT片子来敲门,说医院开的西药吃着见效快,可总感觉喉咙里堵着痰,其实像她这种老慢支、哮喘反复发作的情况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藏着不少宝贝,今天咱就聊聊那些能让肺气通畅的中药材,都是老百姓用了几百年的真本事。
止咳平喘"黄金搭档" 要说最经典的组合,当属苦杏仁配炙麻黄这对CP,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,我照着中医堂叔的方子,把苦杏仁碾碎拌蜂蜜,每天给反复咳嗽的侄女吃一勺,这小丫头最爱那股坚果香,连着三天就不咳得脸红脖子粗了,不过麻黄这味药有点霸道,得像煎茶似的煮上五分钟,高血压的老伙计们可得悠着点用。
藏在厨房里的润肺高手 菜市场里常见的白萝卜倒是被忽略的养肺圣品,前阵子楼下陈老师感冒后总听见他断断续续地咳,我就教他做罗汉果冰糖萝卜饮,把白萝卜切丁搁锅里焯水,加上掰碎的罗汉果和几颗冰糖炖成糖水,没想到才喝两天,他说现在讲课两小时都不带停歇喘大气的,这法子特别适合秋燥时节嗓子干痒的那种咳。
千年古方的智慧结晶 说到治咳喘的经典方剂,不得不提张仲景的射干麻黄汤,上个月工地老赵粉尘过敏引发哮喘,中药房抓的就是这个方子,射干、紫菀、款冬花这些名字听着陌生,但凑一起就像给气管做了次大扫除,特别是款冬花配紫菀这对姐妹花,一个化痰一个润肺,熬出来的汤药带着淡淡的草清香,比捏着鼻子喝西药口服液舒服多了。
意想不到的食疗妙招 川贝母炖雪梨算是家喻户晓的土方子,但真正会用的不多,去年表姐家娃肺炎恢复期总半夜呛咳,我让她买那种表皮带麻点的野生川贝,磨成粉塞到梨肚子里蒸,关键要挑鸭梨品种,蒸出来汁水清甜,小孩子当甜品吃光光,不过要是寒咳就得换成花椒炖梨,这点分寸一定要把握好。
现代人的调理新思路 现在药店能买到破壁灵芝孢子粉,这玩意儿调虚喘是真有两把刷子,同事老周爬三层楼就喘得扶墙,坚持吃了两个月,现在晨跑都不带喘粗气的,不过这属于慢工出细活的滋补品,急性发作期还是得靠正经汤药救急,另外现在流行的黄芪建中汤改良版,加点五味子,特别适合抽烟多年的老烟枪调养肺气。
躲不开的用药讲究 老话说"是药三分毒",中药调理也得讲规矩,像半夏这味药,生的是有毒的,必须用姜汁炮制过才能入药,前年我妈图省事直接拿生半夏泡酒擦风湿,结果当晚就送急诊了,还有枇杷叶背面的绒毛必须刷干净,否则咳嗽没治好反倒卡嗓子,这些细节看着麻烦,却是老中医们用血泪换来的经验。
中西医结合的新趋势 别以为看中医就不能做雾化,现在三甲医院都流行"中药离子导入",就是把麻黄、杏仁这些药材熬浓汁,通过超声雾化器变成细小颗粒直接吸进肺部,我丈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就用过这招,说是药液凉凉的顺着气管往下走,当天咳嗽就减轻大半,这种古老智慧和现代科技的结合,倒让中药吸收效率翻了倍。
写到这里想起个事儿,上周碰见社区医院的刘大夫,他说现在年轻人咳嗽老爱自行买强力镇咳药,把痰憋在肺里反而害处更大,其实很多中药不是单纯止咳,而是帮着身体排痰通气,就像家里下水道堵了,光压制抽水声不疏通管道,迟早要溢出来的,所以说治咳喘这事儿,还真得耐着性子慢慢调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