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变化大,身边咳嗽的人特别多,前天去社区医院拿药,发现排队的人都攥着纸巾咳个不停,这才想起该把压箱底的中药方子整理出来了,咱们老百姓啊,一遇到痰多咳嗽、胸闷气喘,总想着赶紧找点灵验的方子——今天就给大家唠唠那些真正管用的化痰止咳平喘中药,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实诚方子。
藏在厨房里的化痰高手 上次邻居王婶来找我,说孙子整天"齁齁"响像拉风箱,跑几步就喘,我让她去菜市场买块白萝卜,切段后加蜂蜜腌半天,没想到三天后碰见她,她拉着我手直说神了:"现在孩子喉咙里清爽多了!"其实白萝卜理气化痰的效果真不容小觑,特别是那种放久了有点空心的老萝卜,煮水喝比吃药片还管用。
前阵子闺蜜家宝宝肺炎恢复期,医生特意交代要多吃陈皮,她们现在冰箱里常年备着晒干的橘子皮,时不时抓一把煮水当茶喝,这玩意儿不仅能化痰,还能调理脾胃,特别适合那种痰多还总没胃口的情况,记得要用盐水搓洗橘皮表面的蜡质,不然容易上火哦。
药店里的秘密武器 去年流感高发期,我们办公室集体中招,财务大姐神秘兮兮掏出个铁盒子,里面装着黑褐色的小疙瘩,她说这是老家带来的"杏仁",其实是苦杏仁,每天嚼两三颗,那股微苦带甜的滋味慢慢化开,第二天喉咙就不那么黏糊了,不过可千万别多吃,这玩意有轻微毒性,小孩要减半。
有次陪老妈去看中医,老先生给她开了川贝母粉,那白色的粉末看着不起眼,兑温水喝下去却有股说不出的清润,特别适合干咳无痰的情况,就像给焦渴的肺田下了一场毛毛雨,现在我家抽屉里常备着川贝粉,遇上雾霾天嗓子痒,冲一杯准好。
祖辈传下的救命方 记得小时候奶奶总念叨"蜜炼枇杷膏",后来才知道这里面大有学问,新鲜枇杷叶背面的绒毛要刷干净,加冰糖熬到拉丝,冷却后装进玻璃罐,感冒初期舀一勺含嘴里,凉丝丝的糖浆顺着喉咙滑下去,连咳半个月的毛病都能压住,不过市面上很多枇杷膏加了防腐剂,自己做才放心。
上个月表叔哮喘发作,他儿子从乡下挖来鱼腥草,这臭烘烘的野菜煮水喝,居然当天就缓解了憋气,后来我查资料才明白,鱼腥草能清热解毒,对肺热引起的咳喘特别有效,只是这味道实在独特,喝完记得嚼颗话梅压味。
容易被忽略的平价宝贝 前年装修房子闻多了甲醛,咳嗽了整整一个月,楼下中药房的赵师傅让我买两块钱的前胡,每天撕几片泡茶,刚开始还不当回事,结果喝了三天,胸口那团闷气真的散了,现在家里药箱最底层还躺着半根前胡,每次感冒初起就派上用场。
菜市场卖杂粮的摊位上,总能看到晒得发白的冬瓜子,别小看这些被丢弃的种子,炒熟后嗑着吃能润肺化痰,我闺女上周支原体感染后,医生就让每天吃一小把,说是比吃药还管用,不过得挑颗粒饱满的,发霉的千万不能吃。
要注意的那些坑 虽说这些中药大多温和,但也不是随便乱吃的,像麻黄这类猛药,高血压患者沾都别沾;浙贝母性寒,拉肚子的时候千万别碰;最坑人的是有些商家把硫磺熏过的半夏当好货卖,买回来得用清水漂一整天才能用。
去年张大爷听信偏方,把生半夏直接泡酒喝,结果舌头麻了两天,后来还是去医院洗胃才缓过来,所以说这些药材要么严格遵医嘱,要么就像熬汤一样少量搭配着用,特别是给孩子用,剂量一定要减半再减半。
最后提醒大家,如果咳嗽超过两周不好,或者痰里带血丝,千万别硬扛,我同事就是拖着不看病,结果查出肺结核,这些中药方子顶多算辅助治疗,关键时刻还是要相信现代医学,不过日常保养的话,家里备点陈皮、川贝、雪梨膏之类的准没错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不会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