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最近总感觉浑身没劲,朋友圈里晒的养生茶到底有没有用?"隔壁王婶端着保温杯凑过来念叨,她不知道的是,自己家橱柜里藏着的中药材,随便拎出几味都够开养生讲座了,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藏在厨房角落的养生高手,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有多硬核。
【黄芪:厨房里的"充电宝"】 菜市场卖干货的老李头总说:"别小看这黄澄澄的根片,煮汤放几片,整个人都精神了。"可不是嘛!上个月我连着加班半个月,每天用黄芪配红枣煮水喝,原本爬三楼都喘的腿脚居然有劲了,这玩意儿就像手机充电宝,给咱们的"气血电量"直接拉满。
老中医教了个妙招:买拳头大的内蒙古黄芪,切薄片晾半天,上班前抓一把放保温杯,续水时加两三颗枸杞,喝到下午嘴唇都不发白,不过要注意,晚上超过七点就别喝了,不然躺床上可能瞪眼到天亮。
【当归:女人的秘密武器】 说起当归,闺蜜小芳就打开话匣子,她那会儿痛经厉害,老医生开的方子里总少不了"全当归",现在她冰箱里常年备着整根的,切片后用蜂蜜腌着,每天早上用温水送服。"以前疼得冒冷汗,现在居然能正常上班了",她边说边掏出手机给我看对比照片。
其实男人用当归也大有讲究,我老爸以前总抱怨手脚冰凉,现在炖羊肉汤必放当归尾,他说这比吃保健品管用多了,关键是喝完全身暖烘烘的,不像鹿茸那样燥得嗓子疼。
【枸杞:熬夜党的续命丹】 办公室小刘的工位上永远摆着个玻璃罐,里面泡着红彤彤的枸杞,这小子天天加班到凌晨,靠这个撑着不垮脸,有次我尝了他泡的菊花枸杞茶,确实比咖啡扛饿,不过老中医提醒:枸杞要买宁夏产的扁核货,个头小但药力足,一次放20粒刚好,多了容易上火。
最近发现个新吃法:蒸米饭时撒一把枸杞,出锅前拌点香醋,原本寡淡的白米饭立马变得晶莹透亮,酸甜开胃,不过糖尿病患者要少吃,这红色小果子含糖量可不低。
【茯苓:湿气重的救星】 梅雨季最难受的不是墙发霉,而是浑身黏糊糊像穿了件湿衣服,这时候就得请出白色块状的茯苓,我们广东邻居阿姨最会打理,把茯苓打粉掺在面粉里做馒头,或者熬粥时放几片,她说这比吃薏米管用,还不伤脾胃。
有次跟着中医朋友去药材市场,他教我挑茯苓要选断面雪白、嚼起来粘牙的,那种发黄的多半是陈货,药效早跑光了,现在我家浴室柜里常年备着茯苓粉,洗澡后扑在皮肤上,比爽身粉还清爽。
【金银花:灭火器般的存在】 上次家庭聚会,表弟贪嘴吃多了榴莲,喉咙肿得说不出话,我赶紧抓了一把金银花煮水,看着他吨吨喝下两碗,没想到第二天真就消了肿,这效果比吃消炎药还快,不过要选河南封丘产的,花蕾青白相间,闻着清香带点苦味才正宗。
夏天泡金银花有讲究:玻璃壶放8-10朵,开水焖五分钟,加点薄荷叶和冰糖,冰镇后就是天然凉茶,但切记别隔夜喝,容易拉肚子,体寒的人更要少喝,免得手脚更冰凉。
这些藏在厨房的宝贝,可比保健品实在多了,不过要记着:食疗就像存钱,细水长流才有利息,要是哪天突然病倒了,还是得去医院正经看病,下次整理橱柜时,不妨看看这些瓶瓶罐罐,说不定哪个就是帮你调理身体的神助攻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