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血压又飙了,天天吃降压药怕伤肝伤肾,不吃又怕中风……”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高血压早有招儿!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中医眼里的高血压到底是咋回事,再分享几个流传百年的经典方子,不过先说清楚,中药讲究“一人一方”,文中提到的药方仅供参考,具体怎么用还得找专业大夫辨证!
中医怎么看高血压?
西医说高血压是血管压力大,中医却把它分成好几种“体质问题”,比如有人一生气血压就飙升(肝阳上亢),有人整天头晕沉沉(痰湿阻滞),还有人明明没干啥却浑身无力(气虚血瘀),说白了,中医调血压不是单纯“降压”,而是把你身体失衡的“小宇宙”调整过来。
举个例子:邻居王叔年轻时应酬多,啤酒烤串不离手,40岁查出高血压,他舌苔厚腻、肚子滚圆,中医说是“痰湿困脾”,开了健脾祛湿的方子,没想到三个月后血压真稳了!所以说找准体质再下手,比瞎吃药管用多了。
5个经典降压方子大公开
下面这几个方子都是医书里扒出来的“老字号”,但千万别对号入座!同一高血压,有人是肝火旺,有人是肾阴虚,吃错药可能适得其反。
天麻钩藤饮——专治“爆炸脾气”型高血压 组方:天麻9克、钩藤12克(后下)、石决明15克、栀子6克、黄芩9克、川牛膝12克、杜仲9克、桑寄生9克、夜交藤15克、茯苓15克
适用症状:头疼起来像戴紧箍咒,眼睛发红,爱发脾气,睡觉不踏实,这种多见于中年男性,尤其喝酒后血压蹭蹭涨。
案例:我舅妈有年腊月办年货,急得直跺脚,突然头晕站不稳,老中医一看舌头红、脉弦,立马开了这个方子,喝两天头就不疼了,后来让她戒了酒,配合山楂决明子茶,现在血压基本稳了。
镇肝熄风汤——拯救“上热下寒”体质 组方:怀牛膝30克、生赭石30克(先煎)、生龙骨15克、生牡蛎15克、生龟板15克、生白芍15克、玄参15克、天冬15克、川楝子6克、麦芽6克、茵陈6克、甘草6克
适用症状:脸通红、脖子硬,脚却冰凉,走路像踩棉花,这种常见于更年期女性,激素变化导致阴阳失调。
提醒:方子里的生赭石要先煎半小时,不然容易拉肚子,喝完可能会打嗝放屁,这是在排肝气,别慌!
半夏白术天麻汤——痰湿胖子救星 组方:半夏9克、白术12克、天麻9克、陈皮6克、茯苓15克、甘草3克、生姜2片、红枣3颗
适用症状:整天犯困,嗓子眼总有痰,肚子肥嘟嘟,大便黏马桶,这种体型的人血压高,多半跟脾胃运化差有关。
亲测有效:同事小刘靠这个方子瘦了15斤,血压从160/100降到135/85,关键是他坚持每天敲带脉(腰两侧),配合红豆薏米粥,效果翻倍!
血府逐瘀汤——打通血管“淤堵” 组方:桃仁12克、红花9克、当归9克、生地黄9克、川芎6克、赤芍6克、牛膝9克、桔梗6克、柴胡6克、枳壳6克、甘草3克
适用症状:舌头紫暗有瘀斑,胸口闷痛,手指发麻,这种高血压藏着心脑血管隐患,中老年最要警惕。
注意事项:孕妇绝对不能碰!经期量大的女性也慎用,喝完可能会排气增多,这是在推气血,别担心。
杞菊地黄丸加减——肝肾阴虚必备 组方:枸杞子12克、菊花9克、熟地黄24克、山萸肉12克、山药12克、丹皮9克、泽泻9克、茯苓9克
适用症状:眼睛干涩,耳朵嗡嗡响,腰酸得像断了一样,晚上盗汗,这种体质越劳累血压越高。
变招:如果总熬夜,加夏枯草15克;如果耳鸣严重,加磁石30克(先煎),搭配六味地黄丸效果更好!
吃中药的“潜规则”
- 别自己当医生! 同样的头晕,有人是肝阳上亢,有人是气血不足,搞错了等于火上浇油。
- 见效慢别着急! 中药一般要喝1-2个月才见效果,中途换方子等于白搭功夫。
- 忌口比吃药重要! 吃着天麻钩藤饮却天天撸串喝冰啤,神仙都救不了你。
- 西药别随便停! 中药调理期间,降压药怎么减量要听大夫的,突然停药容易出大事。
日常降血压的“小心机”
光靠吃药不够,生活习惯才是根本!分享几个不花钱的降压法:
- 梳头降压法:用牛角梳从额头往后脑勺梳100下,重点按百会穴(头顶正中),早晚各一次。
- 芹菜蜂蜜汁:半斤芹菜榨汁加一勺蜂蜜,空腹喝,比吃药膳方便。
- 踮脚功:每天早晚踮脚尖30次,促进血液循环,特别适合久坐族。
- 情绪管理:高血压最怕“急脾气”,养盆薄荷,心情不好掐两片泡茶,清凉败火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不是神药,但用对了真的能改变体质!我邻居张婶用半夏白术汤半年,不仅血压稳了,连困扰多年的脂肪肝都好了,关键还是那句老话——吃得清淡、睡得安稳、心情舒畅,比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