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当归炖鸡里能不能放红枣?" "煮薏米水记得炒一下再煮!" 在我家厨房,中药材从来不是药房专属,跟着奶奶学做饭三十年,我发现老祖宗留下的药材智慧,早就融进了中国人的灶台烟火里,今天带大家认识五味天天见面的中药食材,它们不仅能调味,更是千年养生智慧的活标本。
【第一味:枸杞子——明目养颜的小红宝石】 上次去宁夏出差,当地司机师傅神秘兮兮地说:"知道为啥我们这儿高速路标特别清楚吗?家家喝枸杞茶!"虽是玩笑,却道出枸杞明目的特性,这小红果儿晒干后,维生素C含量比橙子高5倍,β胡萝卜素堪比胡萝卜,办公室族每天抓一把泡水,看电脑手机不费眼,我妈更绝,蒸馒头揉进面团,染出天然胭脂色,说是古代贵妃养颜法。
【第二味:黄芪——厨房里的万能补气王】 广东人煲汤必放"北芪",这味金黄的豆荚晒干品,堪称中药界的万金油,去年流感季,我按邻居阿婆教的方法,用黄芪煮水给发烧的儿子擦身,退烧效果惊呆家庭医生,它补气的效果最懂女人心,生完孩子体虚那会儿,婆婆每天给我做黄芪当归乌鸡汤,喝得整个人从里到外暖洋洋,记住黄金搭配:黄芪配枸杞1:1,气血双补;加红枣就是经典三宝茶。
【第三味:山楂——被糖葫芦耽误的消食高手】 小时候总以为山楂只有做成糖葫芦的本事,直到有次积食腹胀,中医爷爷让我嚼三颗生山楂,那酸爽劲儿带着微微苦涩,十分钟后就感觉肠胃苏醒了,现在家里常备焦山楂,炒到表皮微黑更增消食之力,炖牛肉时扔几片,肉烂得快还不腻;炒麦芽配上,就是儿童积食的黄金搭档,不过胃酸过多的人要悠着点,这消食健将脾气有点"刚"。
【第四味:金银花——清热解毒的居家卫士】 每到端午,我妈总要在阳台挂串金银花,这不起眼的藤蔓开花时,清香能驱蚊虫还能清暑热,去年装修新房,工人大哥人手一杯金银花露,说比功能饮料解渴还败火,最妙的是处理皮肤红肿,鲜花瓣捣碎敷痘痘,比药膏温和多了,但要注意,脾胃虚寒的人别当茶猛喝,加点红糖中和寒性更妥帖。
【第五味:陈皮——越陈越香的脾胃调理师】 新会的老陈皮带霜纹 广东人家的玻璃罐里总藏着宝贝,新会陈皮要存三年以上才算入门,我们家那块八年的陈皮,泡水后汤色如琥珀,健脾化痰效果惊人,上个月感冒咳嗽,用陈皮加雪梨煮水,当天喉咙就清爽了,做红烧肉时放两片,不仅去腥解腻,还能让肉质松软入味,记得选正宗广陈皮,表面油室均匀分布像星空,闻着有淡淡檀香。
这些中药食材的智慧,其实就藏在柴米油盐里,下次逛菜市场,不妨在干货区多停留片刻,那些褐色纸包里的莲子、百合、党参,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养生密码,不过要提醒一句:新鲜药材先咨询医师,毕竟每个人体质不同,就像我家祖传的阿胶糕配方,血热的人吃了反而上火